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于2017年7月13日逝世,不过,回顾当年颁奖典礼,他未能出席参与领奖,在国际人权日当天,仍聚集人权活动家、政治家、外交官和记者,为他多年来推动民主化不遗余力的精神喝采。
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·亚格兰德首先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,多年来,为推动中国基本人权的非暴力行动表示嘉许,并指出人权与息息相关,也是各国推动友爱的基本条件。
亚格兰德指出,为了突显人权、和平与民主之间的关系,多数民众现今所享有的权利,都是先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奋斗结果。由此可见,民主政权易向独裁政权构成威胁,日前曾发生殖民战争,尽管各种体制的独裁国家,可保持长时间的高度经济成长。不过,民主国家可使更多的技术及人力资源,得到最有效率的分配,从历史经验不难发现,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大多为民主国家。
反观中国坚持民主化运动多年的刘晓波,以行动实践了公民权利,这些为人权活动家,所捍卫的是国际社会与秩序的主流,也是现今世界人权的重要趋势。为了呼吁中国政府进行政治改革,从2008年起,他和同仁共同撰写了《零八宪章》,2009年,却因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」的罪名,被中国判刑11年。
刘晓波遭到判刑的消息,引起全球民主国家对中国人权的高度关注,倒助长了全世界最高人权奖的呼声。颁奖典礼前一天晚上,包括香港支联会、大赦国际等组织,纷纷在中共驻奥斯陆大使馆前,在严寒中举行抗议,要求释放刘晓波和其他政治犯。颁奖典礼当天晚上,则以刘晓波夫人刘霞的名义,举办嘉宾招待会。
颁奖典礼当天上午,「刘晓波和中国人权问题研讨会」在挪威登场,包括国际笔会主席约翰·劳斯顿·索尔(John Ralston Saul)先生、大赦国际秘书长萨里尔·谢地先生、香港立法会议员李卓人先生、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、公民力量负责人杨建利先生,对于中国打压异议人士、封杀言论自由表达强烈不满,并在研讨会上要求释放刘晓波和其他良心犯。
可惜的是,刘晓波被押在中国东北监狱,住在北京的妻子刘霞被软禁家中,连亲友们都连带遭受中国阻止出国。亚格兰德强调,和平奖的必要性由此可见,尽管颁奖典礼的气氛显得悲壮而肃穆,仍为获奖人刘晓波保留了空席位。
亚格兰德指出,颁发和平奖的目的,并不是为了侮辱任何人或国家,然而,民主、和平及人权之间息息相关,更彰显出推动和平之路的可贵,即使刘晓波已离开人世,但过去为人权奋斗的精神,将永远长存世人的心中。